情节铺垫、展开中,大家看的不爽,可以先养肥了再杀……
…………………………………………………………正文:
而杜笛的母亲,却以为杜笛也是为他自己的调皮而惊吓而泣,不由得更加抱紧了杜笛。应该说,在父母的眼中,尤其是母亲的眼中,不管多大的孩子,都还是自己的孩子,更何况目前的杜笛还只是一个只有八岁的儿童。
尽管这个孩子胆大调皮好动了些,可是在自己母亲眼中,这仍旧是最疼爱的孩子。
杜笛上一世的家庭虽说只是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可是父母对兄弟二人都十分疼爱,尤其是作为最小的孩子的杜笛,那更是十分疼爱,当然,他父母还是有分寸的,绝不会过分成溺爱,也因此,杜笛不但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更没有成长为社会问题少年。
也因此,杜笛对是否真的疼爱,有一种近乎于天生的敏感感觉。从这一世杜笛母亲的拥抱和哭泣中,杜笛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疼爱之意和无尽的后怕,似乎杜笛母亲对他发生意外的惊恐和能够意外脱险的喜悦,隔着老远,就能够远远地透彻出来。
正是推己及人,杜笛才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杜笛母亲的这种种混杂的情绪变化。
他也不由得自我感省,上一世的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只为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父母亲担惊受怕的心情呢既然可能没有机会回到父母身边尽孝心了,在这时空的大唐,自己只有做一个让自己的父母能够省心省力的好孩子了。对父母来说,孩子的出人头地固然在内心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是盼望自己的孩子一世平平安安,恐怕才是最大和最真的梦想和最迫切的想法。
只是,想到自己在这个大唐时空的还不成熟的"宏伟"目标,恐怕还是得让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担惊受怕一阵儿了……
男儿总是有志在四方,相对亲情的婉约和细腻,终究还是不如女儿对父母家人的细腻。
也罢,不管自己这一世便宜老爹杜如晦是否能够熬过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自己终究还是要一步步的攀科技树的,因为自己千年后的积累和眼界,自己可能会在科技进化过程中开金手指,但终究还是得按照层次和步骤来,可以缩短探索的时间,但终归得是有技术的积累,方能攀登上后世科技顶峰的一二,毕竟自己不是理工科博士的出身,做这种探索终归是只能来一个大通套的概述,细致来说,还是要依靠大唐科技工人和专家的领悟、实践程度。
为什么这么说杜笛始终相信的不是红朝太祖的名言,而是红朝太宗的名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一个相对稳定结构的社会中,思想层次的改变,总归是要难过于技术层次的改变,因为这个社会结构足够稳定,既没有一个从下而上的迫切的革∣命需要,也没有一个从上而下的迫切改革的需要,因此,如果不合时宜的提起思想的改变,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中还能包容,在一个权力集∣中、相对独∣裁的社会中,这种行为只能够被视为挑衅主流社会思想,会被不想改变的所有阶层一直抵触,直至灭杀。
而在大唐,尤其是在大汉朝董仲舒所鼓吹的君权天授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刻,即便是仍然存在新兴贵族与老牌氏族贵族只见的深刻矛盾,存在皇家权力与氏族权力之间深刻矛盾的时刻,杜笛所在的后世所推崇的民∣主、自∣由,仍旧是在这个封建社会中不合时宜的,因为事实证明,这个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纵然是在一个朝代的后期,总是会有叛乱和农∣民∣暴∣动或者起∣义的存在,胜利者也终究会复制一个封建朝代。
在没有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的时刻,封建社会只会日复一日的坚持封建原则,当然,民∣主的雏形也是渐渐的诞生。